助力“双碳”目标食物浪费与厨余垃圾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容忽视
2021年7月1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并制定和部署了包括厨余垃圾在内的循环经济领域的重点工程与行动。期待“十四五”期间,中国在减少食物浪费和厨余垃圾低碳管理上有新的突破,推动循环经济社会建设,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7月19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厨余垃圾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综述》研究报告,指出减少食物浪费和厨余垃圾等废弃物的温室气体排放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不可忽视的途径之一。报告通过对厨余垃圾全生命周期多种处理方式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低碳处理厨余垃圾,需要优先减少前端食物浪费,在妥善进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的基础上,按照“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焚烧>填埋”的顺序优化后端处置方式。
食物浪费加剧气候变化
全球粮食系统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生产远远高于消费数量的食物只会加剧对环境的压力,在这一重压下,全球超过20%的耕地、30%的森林与10%的草原正在退化;9%的淡水资源被消耗,其中70%被用于农业灌溉;农业与土地用途的变化,如砍伐森林,造成超过30%的温室气体排放;过度捕捞与管理不善导致鱼类数量下降,约30%的海洋鱼类资源被过度开发。
世界范围内,每年有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10%与之相关,如何减少食物浪费并妥善处理厨余垃圾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挑战。
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重要的有机废弃物之一,厨余垃圾的低碳管理值得研究探索!”
全球探索厨余垃圾低碳处理方式
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的调查,每年有1/3的粮食约合13亿吨被白白扔掉,这已经超过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一年的粮食生产总量,估计可满足全球8.7亿饥饿人口的需求。与此同时,全世界1/7的人口仍处于饥饿状态,并且每天有超过2万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饥饿。
我国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高达2000亿元,数量相当于两亿亩耕地的产。在当前中国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中,超50%依靠填埋处理,约38%进行了焚烧处理。近年来中国垃圾填埋处理的占比逐年降低,但中国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能力总体存在一定缺口,中国厨余垃圾管理走向低碳、可持续的未来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厨余垃圾主要处理方式比例变化 制图:绿色和平
2021年颁布出台《反食品浪费法》无疑是中国减少食物浪费、实现低碳管理的重要开端。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基于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和政策评估,中国的厨余垃圾等废弃物管理政策相对更注重垃圾后处理,在推动源头减量、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值得重点关注和探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中国的厨余垃圾低碳管理仍有潜力
报告通过国内外食物废弃物和厨余垃圾管理与政策案例研究,总结各国在管理创新上值得借鉴的经验,并聚焦生命周期评价环境管理工具,考察分析了不同厨余垃圾处理模式下的温室气体排放、资源能源使用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基于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建议按照“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焚烧>填埋”的顺序优化处理模式,发挥多种技术耦合协同作用,实现厨余垃圾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
厨余垃圾处理方式优先级比较 制图:绿色和平
同时,报告还建议建立针对食物浪费和厨余垃圾管理的专题数据库,设立国家层面食物浪费减量目标,提升“资源化利用”在食物管理层级上的优先级,通过多种财政政策手段激励垃圾减量、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等,走向“循环经济”。
返回列表